首页 >  反邪教工作 >  科普微平台 >  科普资源 >  正文

耳机戴一小时,细菌繁殖近五倍噢

原创 重庆陆海传媒有限公司电脑报出版分公司 2025-05-06 作者: 审核专家:余师亮

你是否常在通勤的路上戴着耳机沉浸于音乐,或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时用它提振精神?

耳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随身伴侣”,离了它仿佛就没有安全感。

但你从未想过,这个塞进耳朵的小装置,竟会悄悄变成细菌的“温床”。

有研究显示:佩戴耳机1小时后,细菌繁殖量可达原来的3-5倍,长期不清洁甚至可能引发耳部感染或听力受损!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耳机背后的“隐形威胁”,教你如何安全享受声音的乐趣~

图源:Pixabay

耳机为何成为细菌的“温床”?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每当你摘下耳机,总会忍不住地用手指挖一挖耳道,还总感觉耳道是湿湿的?

那是因为在我们佩戴耳机时,耳道会被完全封闭,空气流通受阻,导致内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形成类似“温室”的环境。

实验显示,这种密闭空间下,耳道内的微生物繁殖量会在1小时内达到不戴耳机时的3-5倍。

此外,耳机表面容易附着耳垢、皮脂、灰尘等污染物,这些物质为细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来源。

若多人共用耳机或长期未清洁,细菌数量会进一步累积,甚至引发交叉感染,威胁耳部健康。

写到这里,小编已经哭着摘下了自己的耳机~


图源:Pixabay

细菌滋生的危害远超想象 

若是我们长期忽视耳机卫生,后果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耳道内细菌过度繁殖会引发外耳道炎,表现为耳道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能流脓甚至影响听力。

若细菌进一步侵入中耳,还可能诱发中耳炎,伴随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更隐蔽的威胁来自过敏反应,部分人对耳机的橡胶或塑料材质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耳道水肿、红斑或湿疹。 

值得注意的是,耳部感染初期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反复发作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科学防护:从细节做起 

想要避免“耳机病”,科学防护措施必不可少。

1.控制佩戴时长与音量

·遵循“60-60-60原则”:单次佩戴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休息时间至少60分钟。  

·避免在运动、洗澡后等耳道潮湿时佩戴耳机。

2.选择透气性更好的耳机  

·头戴式耳机因接触面积大、透气性佳,对耳道的压迫和细菌滋生风险更低。 

·骨传导耳机无需塞入耳道,能减少耳道封闭和细菌繁殖,尤其适合敏感人群。 

3.定期清洁是关键  

·入耳式耳机的耳塞可拆卸后浸泡在温水中,用中性洗涤剂轻揉清洗,彻底晾干后再使用。 

·耳机主体和线材可用75%酒精棉片擦拭表面,避免液体渗入内部元件(如麦克风、充电口)。  

·耳罩式耳机的耳垫建议每周拆卸清洗一次,并用软毛刷清理网罩缝隙的灰尘。 

所以呀,小伙伴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若佩戴耳机后出现持续性耳痛、流脓、听力骤降等症状,可能已发展为严重感染。

此时需立即停用耳机,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日常生活中,可定期用棉签轻拭外耳道分泌物,但切忌用力过猛或深入耳道内部,以免损伤皮肤屏障哟~

 

参考资料:

[1]耳机佩戴1小时细菌繁殖5倍[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3,(04):49.

[2]常戴耳机有哪些危害?[J].新疆农垦科技,2017,40(12):48.

 

记  者:余俊苇(实习)

编  辑:叶家余

主  编:陈  鑫

总编辑:余师亮

科普活动
more>>
讲座预告 |David Tai Wei LEONG教授讲座
尽管大多数癌症纳米药物旨在消除癌症,但纳米材料本身可导致在血管内皮壁上形成微米级的缝隙。纳米材料诱导的内皮细胞渗漏(NanoEL)可能有助于将存活的癌细胞浸润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