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邪教工作 >  科普微平台 >  科普资源 >  正文

当被施救者深度昏迷且缺氧,如何用氧气装置施救?

原创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普创作与传播学会 2025-05-06 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陶然 审核专家: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张名均

当一名车祸伤员、一氧化碳中毒者或脑卒中患者陷入深度昏迷时,家属或急救人员往往面临灵魂拷问:“此时用氧气装置施救,真的能救命吗?”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患者状态、设备类型与操作规范综合判断。本文将拆解这一生死攸关的急救场景。

一、深度昏迷≠“等死”:缺氧是可逆的“黄金抢救期”

深度昏迷患者并非完全失去生机,其能否苏醒取决于缺氧时间与脑损伤程度:


图源:Pixabay

• 轻度缺氧昏迷:如因溺水、窒息导致昏迷10分钟内,通过及时供氧+心肺复苏,苏醒率可达70%以上;

• 重度缺氧昏迷:若脑细胞缺氧超15分钟,苏醒率骤降至30%,且可能遗留永久性神经损伤;

• 案例佐证:2024年杭州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中,患者昏迷4小时后经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3天后苏醒,但存在语言障碍。

关键结论:深度昏迷患者需在“黄金4-6分钟”内启动供氧,否则脑细胞将不可逆死亡。

二、氧气装置施救:分场景、分设备、分操作

针对不同昏迷原因与场景,需选择适配的供氧设备与方式:

场景

推荐设备

操作要点

禁忌

院前急救(如车祸现场)

便携式氧气罐+面罩

1.清除患者口腔异物2.将面罩紧扣口鼻,流量调至5-8L/min3.每2分钟检查呼吸与血氧饱和度

禁止对意识清醒但呼吸困难者强行加压供氧(可能引发气胸)

院内急救(ICU)

呼吸机+ECMO

1.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设置潮气量400-600ml2.若血氧持续低于85%,启动ECMO3.每小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禁止对心跳骤停者直接使用ECMO(需先完成心肺复苏)

家庭护理(如脑卒中)

家用制氧机+鼻导管

1.将流量调至2-3L/min(避免二氧化碳潴留)2.每15分钟观察患者胸廓起伏3.同步拨打120

禁止对昏迷患者使用雾化器(可能引发呛咳)

技术细节:

• 便携式氧气罐:含氧量99.5%,持续供氧时间约15分钟(4L装),适合转运途中急救;

•ECMO: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替代心肺功能,可将血氧饱和度从60%提升至95%以上,但操作需专业团队。

三、供氧误区:这些“土方法”可能致命!

• 误区1:“给昏迷者猛吸氧气就能醒”

反例:2023年广东一男子为昏迷妻子加压供氧,导致肺泡破裂引发气胸。

正确做法: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即可,过量供氧可能引发氧中毒。

• 误区2:“昏迷患者不能移动,直接吸氧”

反例:2024年北京一建筑工人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现场人员未将其移至通风处直接供氧,导致二次中毒。

正确做法:先转移至空气流通处,再启动供氧。

• 误区3:“氧气罐随便用,浓度越高越好”

反例:2025年成都一老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昏迷,家属使用工业氧气罐(含杂质)供氧,导致呼吸衰竭。

正确做法:必须使用医用级氧气(纯度≥99.5%),并检查设备有效期。

四、供氧之外:这些急救措施同样关键

• 心肺复苏(CPR):

对无呼吸、无脉搏者,立即进行30:2的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直至供氧设备到位。

数据:心肺复苏可使患者苏醒率提升40%。

• 体位管理:

昏迷者需采用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头部垫高15°(促进脑部供血)。


图源:Pixabay

• 病因干预:

• 脑卒中:4.5小时内静脉溶栓;

• 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需在中毒后6小时内启动;

• 药物中毒:立即洗胃并使用纳洛酮等促醒药物。

供氧≠万能,但正确施救能改写生死

当面对深度昏迷的被施救者,供氧装置是“救命稻草”,但需配合精准诊断、规范操作与病因干预。正如急救医生所言:“氧气不是灵丹妙药,但及时供氧能让更多患者等到‘灵丹妙药’的到来。”

记住这个口诀:

“昏迷先供氧,体位要侧躺;病因查清楚,转运别慌张。”

科普活动
more>>
讲座预告 |David Tai Wei LEONG教授讲座
尽管大多数癌症纳米药物旨在消除癌症,但纳米材料本身可导致在血管内皮壁上形成微米级的缝隙。纳米材料诱导的内皮细胞渗漏(NanoEL)可能有助于将存活的癌细胞浸润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