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港大型军舰群。
同样的,中国减少了更大型水面战舰的数量,选择了单舰能力更强的平台。例如,052C型驱逐舰为其HQ-9防空导弹装备了相控阵雷达。据称,该导弹能够比肩“爱国者”导弹早期型号,并具有有限的反弹道导弹能力。类似的,054A型护卫舰装备了HQ-16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比中国海军之前的防空系统更有效。尽管,这些新战舰不能一对一替换中国过时的水面战舰;解放军海军水面的整体实力仍在稳步增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军每级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只造了几艘(典型的是两艘到四艘之间)。中国很可能把新型军舰作为测试不同武器和电子设备的机会,也把它作为改善栖息能力的机会;直到他们得到最优的设计才会进行大规模建造。
相比之下,解放军海军一直维持大规模的潜艇部队,同时对其进行现代化。自2000年以来,解放军海军已经连续部署了50到60艘柴电潜艇。这些新型潜艇包括从俄罗斯购买的12艘“基洛”级潜艇,以及国内设计制造的“宋”级和“元”级潜艇。据称,这些潜艇都能发射鱼雷和巡航导弹;中国还研发了装备AIP系统的“元”级潜艇的改进型。
此外,解放军海军还增加了海上空中打击能力。在更多现代版轰-6双发轰炸机服役的同时,解放军海军引入了多种作战飞机,其中包括JH-7“飞豹”和苏-30,前者能够携带两到四枚YJ-82反舰巡航导弹。这使得在中国近海,解放军海航部队拥有强大火力。
解放军还致力于改善舰队训练;2010年《国防白皮书》表示,要加快大型支援舰的建造。该报告还详细指出,海军正在探索新的支持长期海上任务的后勤保障方法。
在现代化的其它方面,解放军在升级武器的同时,还在改善其作战理论和训练,这包括更加注重联合作战,把电子战融入到训练之中。这些改进表明,解放军空军,太空和网络作战,甚至二炮部队都会支持解放军海航部队的打击。以东风-21D为中心的反舰弹道导弹部队应被看做中国实施联合作战控制海洋的一部分,这对解放军空军和海航部队、水面部队和水下部队做了很好的补充。
自冷战结束以来,解放军集中于冲突最可能发生区域的主要战略方向也经历了转移。随着苏联的解体,前苏联太平洋舰队不再是解放军海军高层的担忧。相反,主要担心转变为台湾试图独立的可能。因此,主要战略方向由北转东。上世纪九十年代,隶属南京军区的东海舰队成为优先发展的对象。
现在,负责南海的南海舰队似乎正在获得资源;这表明,其主要战略方向正向南和东转移。然而,东海舰队仍然获得了很好的资金投入,北海舰队也正在进行现代化。
就这点而言,解放军海军的战略方向很可能不再集中于特定突发事件(如台湾或南中国海);相反,它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确保中国沿岸到“第一岛链”(第一岛链起自日本本岛,沿琉球群岛/冲绳群岛,通过台湾和菲律宾,延伸至马六甲海峡)的海域。这个以能力为中心的规划转移与江泽民提出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指导方针”,与胡锦涛制定的解放军“新的历史任务”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