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海对地战略弹道导弹是法国战略核威慑的主力。虽然导弹的概念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北极星导弹,但并非来自美国提供的核心科技,而是由法国人藉由己力加以完成的。在1967年至1970年间的测试中完成了M-1导弹,并在1971年装进无疑级潜艇服役。M-1导弹具有单一当量在50万吨的弹头,其射程为2400千米。随后又发展出2节推进,射程增加为3100千米的M-2导弹。当同级舰震雷号在建造时,以及较早的两艘船在大修时均换装M-2导弹。到了70年代中,新的M-20导弹问世。2
1972年提出研制方案,进行过13次水下和地面发射的飞行试验,其中有12次成功,1次失败。1984年2月29日,法国从鳗鱼号试验艇成功的进行了M-4导弹武器系统的实战使用的鉴定、验收、发射试验。1985年装备法国海军第6艘核潜艇刚毅号,1987年起将逐步用M-4导弹替换前5艘核潜艇上的全部M-20导弹。3
到了80年代中后期,与之前导弹大不相同的全新设计M-4导弹出厂。虽然需要大幅度修改,但是M-4导弹却能装在任一现存的法国弹道导弹潜艇上。这型导弹具有3节推进器,并装有6个独立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每个上有相当于1枚当量最少在15万吨的核弹头。这些法国第一代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据信非常精准,可攻击的区域涵括150*350千米。就像潜艇一样,法国在战略核导弹的开发与部署是相当成功的。2
新的M-4B导弹已经在发展中,它将具有5000千米的射程,并使用新的TN-71重返大气层载具。
法国目前M-4导弹共有3种型号,即M-4A导弹、M-4B导弹和M-45导弹。其性能指标大体相同:命中精度为185米-400米。这三种导弹的不同之处在于,射程分别为4000千米、5000千米、6000千米,弹头类型分别为TN70、TN71、TN75型核弹头。M-45导弹上的TN75弹头是一种小型化的核弹头,采用了具有隐身性能的新型材料,有较强的突防能力。1995年,法国顶着各方压力进行的核试验,主要就是为了鉴定TN75核弹头的性能。4
技术特点M-4是法国潜地远程弹道导弹,属于第四代潜射战略导弹,也是法国现役导弹核力量的主力。M-4导弹与美国的“三叉戟Ⅰ”潜地导弹类似,装有三级固体发动机,采用惯性制导系统,配有6个轻型的经过特殊加固、主速飞行的分导式多弹头,核装置代号为MR71。每个子弹头的当量为15万吨TNT,这种小型化的核弹头可以提高射程50%。M-4导弹采用潜艇深水发射,发射深度约为40米。该弹较M-20导弹有了较大改进和提高。除射程(最大射程4000至6000千米)更远和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外,还有三项明显的改进:加固了弹头,提高了弹头性能,能在更深的水下点火,并且是离开发射筒立即点火,提高了导弹的发射速度,已装备了法国的第六艘核潜艇”刚毅“号,今后逐步改装前5艘核潜艇,换上M-4导弹。该弹适用于打击地面的软目标和面状目标。5
M-4还使用了改进俯仰、偏航推力向量控制技术的新型火箭发动机喷管。这种喷管通过薄的橡胶和金属球形环交替堆叠的柔性轴承实现按规定方向旋转。这种薄片压层结构能经受得住强大的轴向载荷,当导弹沿轨道飞行时,其喷管可偏转5度。6
性能数据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起飞重量 35吨
投掷重量 1.2吨
射程 4000千米
核弹头数量 6个
级数 3级
弹长 11.07米
弹体直径 1.95米
制导方式 惯性制导
动力装置 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投掷重量 小于1500公斤
核弹当量 6×15万吨
命中精度 约300米
核弹头类型 分导式核弹头
发射方式 核潜艇水下机动7
部署情况舰队中最老的威慑号将维持其M-20导弹的编装,其余4艘装载M-20导弹的同级舰将陆续改装以接收M-4导弹,而整个换装作业在1992年完成。1982年建造的坚强级潜艇已装上M-4导弹。因此在1987年末,法国潜射导弹估计有80枚M-20导弹与16枚M-4导弹,但是随着持续到1992年的换装,这样的数字变为16枚M-20导弹与80枚M-4导弹。至于弹头数的变化就更加具有戏剧性,由于独立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的缘故,弹头数将由176枚变为496枚。法国海军战略潜艇部署上的问题因其数量上的增加而减轻。装载M-1导弹时潜艇要部署在大西洋的东北部才能将俄方目标涵括在射程内,但是M-4导弹可以让潜艇部署在西大西洋。2
总体评价与其他小型核武强权一样,法国海军仅能对城市、无保护的工业与军事设施造成对抗价值取向的报复打击威胁,增加的弹头数将增加其穿透力,这使得法国海军有很大的机会,使一部分的导弹穿透防卫打击到目标,而足以对前苏联产生有效的吓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