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导弹兵王”的砺剑人生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第二炮兵某旅三级军士长何贤达入伍18年,身怀过硬导弹发射、指挥本领,亲手送长剑一次次上天,精心培育一批批导弹精兵,在士兵舞台演绎精彩人生。今年初,第二炮兵党委为他荣记一等功。
汗珠子摔出的“第一”
13次军事技术比武第一、第一个士官发射“1号手”、第一个士官发射“0号手”,所带班连续9次在全旅对抗中排名第一……
一个个“第一”的背后,浸透了何贤达超乎常人的努力和无尽的汗水。
当导弹转载号手,为了成为全旅“第一吊”,他心里装着的全是吊车和导弹,猫在操作大厅苦练1年多,练就了用吊车钓鱼的本领,次次转载任务都是“一吊准”。
当发射“一号手”,为了练就一流操作本领,他一上训练场,总要比别人多练上几遍、多跑上几趟,常常是一身迷彩湿漉漉的,趁着休息间隙拧干晾晾,干了又湿来回好多次。
为了当基地一流的“兵专家”,学导弹专业技术时,何贤达每天坚持比别人做到“三个一”,即早晨起床提前一个小时、训练之余挤出一个小时、晚上加班多学一个小时。
导弹上有个电缆插头,里面有上百个插针,为了弄懂它,何贤达整天抱着模型琢磨,光是电路图就画了上百张,现在成了“一口清”。
汗珠子摔出一个个“第一”,何贤达也从导弹“门外汉”成为“兵专家”,从地方青年成为总部表彰的“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硝烟里淬出的“刀尖子”
荒芜戈壁沙漠,发射场硝烟阵阵。一场随机抽点实弹发射任务即将进行。当何贤达带领的发射单元被抽点上时,所有人捏了一把汗。
因为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发射单元,只有何贤达和其中的一名号手执行过实弹任务,还有几个前不久才走上号位。
可没想到,这支发射分队打出了当年这型导弹发射的最佳精度。旅长张赫说:“不管什么时候,何贤达都是随时可用的‘刀尖子’。”
战时想当“刀尖子”,平时就得经受实战淬火。这几年,跟随战略导弹部队实战化的步伐,何贤达时时刻刻想打仗、谋打赢。
当导弹转载号手,何贤达把“稳妥操作、万无一失”追求,迅速成长为兵龄最短的技术骨干,吊装导弹百余次没出任何差错。
2年后,为了部队战斗力建设发展,他又主动提出转型,改当发射“1号手”。经过一次次实弹发射洗礼,他一跃成长为全导弹部队知名的“神射手”。
2012年,他又作为全旅士兵第一人,参加以往由干部担任的发射指挥长岗位遴选,如愿以偿。
一次任务中,某关键参数校核不合格,专家一直找不到原因,发射眼见就要失败。何贤达快速查找分析解决,确保了成功发射。
18年来,何贤达先后28次圆满完成发射、演练等重大任务,被官兵们称为“打仗达人”。
敬畏中当好“普通一兵”
“虽然只是个兵,但职责比天大。”何贤达这样理解自己的岗位,“班长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影响部队建设。”
在连队里,他的年龄、兵龄比干部的都要长,但他经常说:“老兵要天天当新兵。战士就要敬畏岗位,以新兵状态来要求自己。”
连队平常五公里越野训练,每人负重20多公斤,但考虑何贤达兵龄长、年级大,对他没这个要求。可每次他都主动负重,有时还常帮助别人。
何贤达对班里的战士说:“不管什么岗位,你不敬畏它,它就会淘汰你。”虽然他的导弹技术水平已是“专家级”,可连队组织理论学习,他一次没有落过,每次专业考核都是第一名。
今年初,部队组织到高原执行发射任务。零下20摄氏度的野外,对导弹装备进行操作检测时,他总是第一个担任值守任务。即使后来感冒发高烧,他也坚持不下发射场,边吃药边训练,成功指挥发射全旅第100枚导弹。(新华网)
新闻来源: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420/c172467-2687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