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ESA将于2016年3月发射“痕量气体轨道器”和“斯基亚帕雷利”(Schiaparelli)进入、下降与着陆演示验证模块,二者约在2017年3月抵达火星。
“斯基亚帕雷利”模块将在子午线平原着陆。轨道器将对大气进行研究,并为第二个任务提供中继服务。
第二个任务的恰当着陆地点搜寻工作于2013年12月着手进行,要求科学界提供建议的候选名单。2014年10月,着陆地点选择工作组选择了四个地点。工作组花费一整年的时间,从下降与着陆的工程限制因素和任务的最佳科学回报角度出发,对以上四个地点进行了逐一评估。
本次巡视器的主要探测目标,是寻找火星上曾经出现过丰富液态水的古老岩石区域搜寻过去或现在存在生物的证据。钻机最多可以提取距离火星地表以下2米的样本。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鉴于严重的太阳和宇宙辐射,目前火星是极其不适合生物体的生存之地。巡视器可通过研究地下样本,获得更多查找遗留证据的机会。
科学家们相信,在36亿年前,当火星表面环境较湿润的时候,原始生物很有可能在此生存繁衍。因此,被掩埋或近期被掘出的分层沉积物能够帮助人类了解火星历史上的这一重要时期。
Aram Dorsum,Hypanis Vallis,Mawrth Vallis和Oxia Planum四个地点均在研究范围以内,均显现出在过去受到水体影响的证据,有可能是代表火星早期历史中全球进程的区域。
这些候选着陆点都具有如下特征:在巡视器着陆位置1千米的行驶范围内,存在1个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而且,巡视器在预定的218个火星日任务时间里,可在2千米距离的行进过程中探测多个这样的区域。(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李金钊)
新闻来源: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9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