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邪教工作 >  科普微平台 >  科普资源 >  正文

科普视界|请师救国存城刎颈——博物馆中的巴蔓子形象

内部整理 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2022-11-19 作者:重庆巴人博物馆陈锐 审核专家:赵勇

巴蔓子存城刎颈,明玉珍建夏称孤。

严颜张珏,留不屈之风骨;良玉献忠,传陷关之勇誉。

讨袁护国,三巴雨血风腥;抗日救亡,死塞荷戈效命。

陪都声振环宇,红岩光耀汗青。

——朝天门广场赋

寥寥数语道尽巴渝三千年风流人物。存城刎颈的巴蔓子一直为被是为忠贞爱国的化身,本期二狗看展和您说叨博物馆里的巴蔓子形象。

巴蔓子事迹最早见于晋常璩《华阳国志》。

战国时,(巴)尝与楚婚。及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有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藉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华阳国志·巴志》

请师救国,存城刎颈是上述故事的精炼概括。此后,巴蔓子一直被塑造为忠义象征,巴蜀方志中多有传颂。四库版《四川通志》将巴蔓子列入“卷十二·忠义”。

(重庆府)周,巴蔓子。 忠州人,周末巴国乱,蔓子时为将军,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既救巴,遣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三城,可将吾头徃谢,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所述与华志同,唯多蔓子为忠州人的记载。同治《忠州直隶州志》陈英祥序有

余因州名忠而重有感,粤自巴曼子首以忠著,继则有严将军颜,甘将军兴,霸文尚书,广休类忠于所事,足为一时俊杰。……英才辈出,代不乏人,是皆忠产也。

历来多有考证巴蔓子墓之所在,道光《重庆府志》已明载原墓早已无存,今通远门内巴蔓子墓为清代官员捐建,以致王尔鉴有“求和割地荣其身,惜哉不识蔓子坟!”的感叹。

今巴国城景区内有气势恢宏的巴蔓子雕塑,位于巴国城主入口最显眼位置。整个雕塑呈现巴蔓子骑马扶剑的姿态,台基下有“巴将军”标示。或云此雕塑与凡尔赛宫前路易十四雕塑神似。

粗看之下两座雕塑确有诸多相似之处,犹以马的形态最是相似。细看之下,两者脚踏马镫几乎一样。关于马镫在中国的出现时间,学界还有争议,或云最早出现在三国东晋时期,或说早在西汉已有之,不知战国时期蔓子脚下马镫何来。

巴国城正门两侧有联曰“重镇天开巴子国,上卿礼遇楚王城”,即《华阳国志》载蔓子刎颈后楚巴以上卿礼葬之。可注意蔓子佩剑与我们熟知的战国时期巴式柳叶形剑相去甚远,反倒与楚式剑多几分相似。或许验证那句“江州以东,其人半楚”,尤未可知。

采自三峡博物馆湖北博物馆网站

巴国城景区内有巴人博物馆,系收藏和展示巴文化的专题型博物馆。其展陈中“巴国兴亡”单元有断头将军巴蔓子头像,说明文字援引华志记载,突出巴蔓子的爱国精神。

如前引《朝天门广场赋》巴蔓子存城刎颈,刎颈也成为博物馆巴蔓子塑像的主要造型。三峡博物馆和重庆历史名人馆均有巴蔓子塑像,塑像表现刎颈画面,蔓子目光坚毅,表情平静,表现了蔓子为国家利益视死如归的勇气。

重庆历史名人馆巴蔓子塑像

三峡博物馆巴蔓子塑像

可注意者,三峡馆塑像背景色从深红向明黄渐变,鲜明的色调在灯光的烘托下使塑像整体呈现一种浪漫的色彩。

今年开馆的重庆巴南博物馆在巴蔓子形象的塑造上则独辟蹊径,舍弃表现断头或刎颈的意象,以场景还原的形式再现了蔓子向楚王请兵的场景。说明文字有“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受巴国人民敬佩,成为本土代表性人物”,信哉斯言!

尽管巴蔓子事迹流传甚广,但缺乏相关实物支撑,博物馆在表现蔓子忠贞爱国精神时,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塑像、 场景复原等辅助手段呈现。但择

善而从,言必有据,《华阳国志》中请兵、刎颈、断头都是蔓子故事的生动意象,以此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可也。

另一方面,塑像、场景复原等形式只是博物馆展陈的辅助形式,博物馆展览依然以实物展示为主,辅助手段忌宣兵夺主。三峡博物馆、巴南博物馆展览中蔓子形象均位于展线转角处,不至过分吸引观众注意力。蔓子请兵场景复原位于“巴国遗踪”、“千年巴郡”两个单元承接处,蔓子故事发生于战国之际巴国国力衰退之时,不久即为秦所灭,又两年置巴郡,开启了千年巴郡的历史。将蔓子置于此处恰到好处的起到承接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点推荐
科普微平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