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
女性以坚韧之姿穿行于
礼教规训、时代浪潮与文明裂隙间
在历史纹路里刻写抗争
于发黄手稿中播种自由
在三八妇女节之际
我们一起看见这些文物
用心感受这部用生命重量写就的性别文明演进史~
一、古代社会:争取权利的萌芽
在父权社会的夹缝中,女性始终书写着自我赋权的密码。那些深埋地下的厚重文物,强势修正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历史叙事。
霸姬盘
图源|山西博物院央视新闻
霸姬盘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据考古人员推测,霸姬应为霸国国君之妻。盘内底铸有铭文153字,反映的是一场发生在2500年前的“官司”。
因其底部大而平整的特点,霸姬盘十分适合铸造长篇铭文,是一个极佳的历史文献载体。盘内铭文记叙了器主霸姬和一个叫“气”的贵族打官司,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起“诉讼”。
图源|山西博物院央视新闻
霸姬向穆公诉讼“气”未遵守穆公的命令,将奴仆转交给她,而穆公则命令“气”发誓听命,并将“气”甘愿受罚的誓言铭刻在青铜器上,要子孙长久用下去。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第一起“诉讼”。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宗法制社会,霸姬敢于发声,向统治者道出自己的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让我们看到一位勇于维护自我权利的女性。
武则天金简
图源|河南博物院
武则天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含金量96%以上,整体无纹饰,其上双钩錾刻铭文3行63字,发现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峻极峰。这件文物最初被命名为“武则天除罪金简”,后改名为“武则天金简”,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
铭文主要内容为“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三官九府”是道教天、地、水三神及其所配宫府。道教产生后将治病驱邪的“三官手书”确立为天、地、水三神,三官各有三府共为九府。其中的“除武曌罪名”是道教请求解除灾祸,获得长生的用语。
金简发现地嵩山是五岳之中的中岳,在中国历史上有神圣的地位。文献记载最早的封禅帝王是秦始皇(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但古代帝王封禅地点多是在泰山,真正到过嵩山的只有汉武帝和武则天两位,在嵩山封禅的则只有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一生中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突破式的改革,在封禅方面同样如此。早在麟德年间,唐高宗封禅泰山时,时为皇后的武则天就上表提出“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历代封禅女性不得参与,但天代表男性,地代表女性,封禅泰山应破除旧习,让女性参与”,高宗应允。
二、近现代:觉醒与抗争的物证
辛亥革命剪断的辫发与放开的缠足布共同陈列,泛黄的《女界钟》与《中国女报》仍在纸面燃烧……它们拼贴出女性从闺阁走向街垒,举起思想火炬的觉醒之路。
《女界钟》与《中国女报》
1904年再版《女界钟》
图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澎湃新闻
清朝末年,民族危机加重,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了处于历史边缘的女性,从谋求女性解放来推进国家救亡,由此开启了近代女权启蒙的序幕。
虽然《女界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书并非从女性本位出发,而是以民族国家话语支配女权思想建构,但始终在女性解放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打破了封建纲常的束缚,为提倡女性诸多权利打下理论基础,推动了我国近代女性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
1907年《中国女报》第一期
图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中国女报》创刊于1907年,是中国近代辛亥革命前最早的宣传民主革命的妇女报刊之一。
该刊物由秋瑾创办,陈伯平协助编辑,主要撰稿人有黄公、钝夫、燕斌、陈志群、徐自华、吕碧城等。《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为宗旨,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女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强调振兴女界、争取女权,一要结为团体,二要同反清革命斗争紧密结合,这两点构成了《中国女报》鲜明的特色,使其较同时期其他妇女刊物更激进,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倾向。
后来,该刊因秋瑾发动起义被捕遇害而停刊。仅出版两期的《中国女报》,仍然在女界具有历史影响,堪称中国早期妇女刊物中的一面旗帜。
秋瑾“鉴湖雌侠”印章
图源|绍兴博物馆
秋瑾,原名秋闺瑾,是近现代历史的先驱者。1877年,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在素重诗礼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秋瑾能文善诗,素有“才女”的美誉,自幼就敬仰花木兰、秦良玉等英雄,并学会了骑马、射箭,为以后从事繁重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基础。
面对民族危机,各方爱国志士和先进分子无不尽心竭虑,为“救亡图存”四处奔走。因此,秋瑾立下了“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的志向,开始探索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之后的人生里,坚定地将救国救民作为己任,为中国革命奔走呐喊。
秋瑾因短促而精彩的人生犹如传奇,当妇女解放思潮发萌时,她兴女学、倡平权、办女报、设女子团体,亲身实践家庭革命;后因组织光复军起义,“身死绝域,血溅市朝”。
三、现当代:多元角色的确立
当『她力量』突破单一样板,这些带着故事的器物向所有人宣告:女性本如金石,在每个切割面都闪耀自主选择的光芒。
1950年上海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章
图源|上观新闻
1950年8月12日至18日,上海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市人民政府大礼堂召开,标志着上海妇女运动进入新阶段。这一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次大规模妇女联合行动,会上成立了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后为上海市妇联),并通过章程推动妇女权益保障与社会参与。
此类徽章不仅是参会者的身份标识,更是新中国初期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被解放者”转变为“建设者”的历史见证。
张桂梅布鞋
图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澎湃新闻
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双黑布鞋格外引人注目,它被剪去了绑带,鞋面也被均匀剪开了一圈。它的主人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桂梅。
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6年来,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实现了求学梦。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影响三代人。带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她一次次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做工作,让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学校。
她将整个自己都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即便已经是非常宽松的布鞋,鞋帮和鞋带也需要全部剪开,她常年浮肿的脚才能穿得进去。十多年来,从华坪女高走出了2000多名山区女孩,她们当中有医生、有教师、有警察,成为了各行各业闪耀着梦想之光的“她”。
这些文物凝结着大时代的波澜壮阔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遗存
更是激励当代女性继续突破束缚
追求平等的精神火炬
我们透过文物看到的
不仅是过去的辉煌
更是未来前行的方向~
END
资料来源:山西博物院、央视新闻、河南博物院、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绍兴博物馆、人民网、人民论坛、中国档案报
图片来源:山西博物院、央视新闻、河南博物院、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绍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