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之二:安全常识篇
7.“七上八下”期间,观看天气预报时应该注意哪些数据?外出时应该做哪些准备?
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到了华北地区,同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北纬30°以北区域,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华北暴雨有着时间集中、强度大、灾害重等特点。
有出行计划的公众,尤其是选择自驾车出游的,要注意防范道路积水,在野外游玩的游客要特别注意防范雷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洪地质灾害多发时段,应该尽量避免去山区。
由于正值暑假期间,“七下八上”也是旅游旺季。建议游客出行前应查看目的地天气预报,并随时注意接收所在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8.如果在户外突然遭遇暴雨被困,如何第一时间展开自救?
在严峻的天气条件下,暴雨还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洪等次生灾害。个人户外和城乡公共区域的自救:
当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在判断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寻找稳固的高地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
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
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
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
不要进入地下商街,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远离山坡,雨太大可能会造成泥石流。
不要站在下坡道上
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
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
9.暴雨期间,车辆涉水需要注意什么?开车逃离是否可取?
涉水行车所带来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雨水可能通过进、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气缸,由于水具有不可压缩性,造成气门连杆、活塞曲柄发生弯曲变形,严重的还会损害缸体。二是车内电路尤其是行车电脑进水会造成短路,普通的电路还好,如果行车电脑进水并受损,一般就只能选择更换了。
车辆涉水首先应该减速或停车观察,也可以观察过往大车及小车,以确定水深和路面可以安全行驶的线路。避免与大车逆向向迎浪行驶。行驶时应低档中高转速平稳通过(高转速是为了防止积水从排气管进入)
涉水后应该及时排除刹车片水分,否则车辆在涉水后会失去制动,造成严重危险或事故。
10.暴雨时被困车内应该怎么做?
四种情形:一是水到车轮,将车辆熄火,打开电子锁或天窗逃生;二是水到车门把手,门窗无法开启时,用安全锤砸窗户边角处,破窗逃生;三是水到车窗一半,应尽快通过天窗或后备箱逃生;四是水位淹没车窗,车内外水压一致时,用力推开车门逃生,如仍打不开,设法破坏车窗尽快逃生。
11.暴雨时,一些低矮平房容易被淹,遇到家中被淹应该怎么做?
暴雨洪水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冲击破坏:洪水在水位差的影响下,产生水压形成水流直接冲击建筑和构筑物,破坏性极大。浸泡破坏:洪水淹没后,一直保持在某一水位,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褪去。洪水浸泡会造成房屋主体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的弱化,地基承载力的扰动与不均匀沉降,会发生浸泡破坏。波浪破坏:在气候恶劣的地区,处于洪水中的建筑物在大风天气下会受到洪水波浪荷载的作用力。非抗洪设计的建筑的窗间墙或窗下墙等构筑物可能会被损坏。
在一些低矮平房遭遇暴雨淹没,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上或者挡墙等存在不牢固基础之上;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需提前进行转移;断掉家中的电源,避免家中进水导致设备短路和电线短路;利用救援通讯设备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应急部门取得联系;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门板等,都可以将其制作成木筏;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下水,以防碰到暗流或漩涡。
12.台风后海滩上出现了大量的生蚝、“海货”,许多居民前往海边“赶海”,这种做法有哪些安全隐患?台风刮上来的“海货”可以放心食用吗?
台风给沙滩送来了许多“大海的馈赠”,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去体验一把“赶海”的乐趣。台风过后留在沙滩的各种鱼类、贝类,其中一部分已死亡,最好不要接触。风浪导致海洋局部环境短时间内改变,让重金属、病菌等感染鱼类、贝类,它们被人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建议勿食用这些“上岸海货”。
如果真的想吃这些大海的馈赠品,应避免生食,烹饪时要高温煮熟;吃完后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则应第一时间去医院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13.夏季炎热,野外露营、溯溪活动非常流行,但今年以来,出现不少因河流、溪流水位突然上涨引起的安全事故,为什么水位会突然上涨?
山区是山洪的高发地区。山沟附近、溪河两边位置较低处、河道拐弯凸岸等地比较容易遭受山洪威胁。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等特点。山洪灾害主要是由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引发。当地无明显降水也有可能会发生山洪,因为洪水可能是上游来水。2005年沙兰镇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山洪灾害就是这种情况。
为什么雨停了水位却没有退?究其原因有两点,即上游来水猛、下游顶托明显。
14.如何第一时间发现水位上涨趋势?怎么做才能保证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文监测设备也与时俱进。在城市的防汛工作中,道路积水监测站中就有电子水尺,在道路积水很深时,道路积水监测站会向过路的行人和车辆发出提醒,注意行车安全,并实时显示积水深度。在港口码头等工程中,用来观察地下水位及海洋潮汐的变化,用在水库、江河、水电站等区域也可以直接观察水位。
电子水尺可以应对较大范围的水位波动,可以在多处放置电子水尺,以此来确保可以同时监测多个水位波动。在电子水尺的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水位代表不同的安全等级。警戒水位是我国防汛部门规定的各江河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的水位。防汛部门需要加强戒备,注意水位变化,预防险情来临。除了警戒水位还有保证水位,在江河湖泊测量时,在水位达到保证水位时,说明工程已经到达安全上限,随时都可能出现严重险情。
在监测到的数据信息,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预警系统会进行预警,提醒人们水位上升,会有涝灾危险,做好防护措施,保护财产安全。
雨季汛期尽量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旅游景区,切勿前往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15.此前全网讨论的“死亡V字流”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安全逃生?
前段时间,两名游客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溪流时被水冲走失联,牵动了不少网友的心。“死亡V”,即当绳索两端拉紧,遇险者处于绳索中间使力时,水流会压迫遇险者向下,如此一来,绳子会形成一个“V形”,而遇险者会在V的顶点难以移动。“不能将绳子跟水流摆成90度。水中的人抵达‘V点’,容易被困住。建议斜拉救援,用绳索以45度至60度的角度,斜跨过水流,这种方法可以让遇险者借力水流移动,渡过溪流。
面对“死亡V”这种险情,采取自身救援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但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渡河。在迫不得已需要涉水渡河时,涉水者身上至少有两根安全保护绳索:一根短绳(基础保护绳)连接渡河主绳,防止渡河者被水流冲走,起到基础的保护作用;另一根为牵引保护绳,由岸上保护人员牵引,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可以将涉水人员牵引回岸边,保证安全。
16.如果不小心被困水中、或不小心跌入深水区,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溺水?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溺水是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据统计,淹溺是全球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每年约有37.2万人溺水死亡。随着近期气温升高,暑假即将到来,去野外戏水、划船的人增多,要格外警惕落水事故。人一掉进水里,本能反应是直立挣扎,上下扑腾,而这种姿势会消耗大量体力,有继续下沉的危险。一旦意外落水,有两种自救方式,一种是抱膝式,另一种是仰漂式。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