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邪教工作 >  科普微平台 >  科普资源 >  正文

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带来的民心之变

转载 两江新区官网 2021-07-31 作者: 审核专家:

这是一场有些特别的教育座谈会,4位家长,说到学校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与付出,讲到动情处,不断哽咽,声泪俱下,令人动容。

一个人感动落泪不要紧,几个人都在啜泣与落泪,让记者颇有些诧异。一个建校不过三年的学校,有什么值得家长这么感动呢?

三年时间,周边居民对行远小学的态度发生了巨变——从质疑到满意,再到为选择行远而感到幸运。是什么让居民发生转变?行远小学又为何能成为两江新区课后延时服务的“标杆”?带着疑惑与不解,记者数次走进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探访三岁行远背后的故事。

一次家校对话

家长直言“幸运”

“我为自己当初选择了行远,感到幸运!”“行远带给了我们太多惊喜和感动。”7月的一天,在行远小学的会议室,四位家长讲述着自己和行远小学的故事,说到动情处不由热泪盈眶。这是一学期结束后,学校举办的家长共进论坛,也是一场老师与家长心与心交流的座谈会。

谈到对学校的看法,四位家长都打开了“话匣子”。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感动落泪,家长们讲述着心里话,而他们和行远之间的“专属记忆”也就此铺展开来。

“很感激行远的‘三点半课堂’。”家住人和花园的成海蓉第一个发言。成海蓉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怎么接孩子放学成了她的难题,而这也是困扰辖区众多双职工家庭的共同难题。由于平日忙于工作,如何接孩子放学,怎样让孩子度过三点半放学以后的两个小时,让家长们犯愁。行远小学通过课后延时服务,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兴趣社团、融合课程,很好地破解了“三点半”难题。“学校有完备的教学资源,还有最懂孩子的老师,我们不需要再上任何校外培训班!”成海蓉说。

“就是就是,以前总烦心该为孩子报什么样的辅导班,现在无须烦恼了。”成海蓉的话引起了家长罗庆容的共鸣。她在座谈会上算了一笔账,在校外报一学期的课程辅导班动辄就要花费几千元,这对于自己这个工薪家庭来说是笔不小开销,而她也会担心校外辅导班的课程是否与孩子在校内学习进度相匹配。行远小学免费的课后延时服务大大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也让她不再盲目焦虑。罗庆容说,孩子回家常常向她“炫耀”——“今天和机器人互动了”“今天学会做思维导图”……孩子能在学校玩机器人,这是罗庆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而在行远,她的孩子正尽情徜徉智慧教育的海洋。

(冉雨琳 摄)

如果说家长们当初送孩子来到行远小学读书,是缘于偶然,那如今收获感动,超出预期就是必然。这一点,家长陈军和李杰深有感慨。

“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耐心、细心,超过了我们家长。”陈军说,有一次孩子因为生病请假,耽搁了课程,令他没想到的是,老师主动联系他,称可以利用午休时间给孩子补课。看着老师不惜牺牲休息时间,通过微信视频给孩子补课,陈军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

(冉雨琳 摄)

“我为选择行远而感到幸运!”家住华夏城的李杰说到此处,激动得红了眼眶。李杰有两个孩子,小儿子目前正在行远读二年级,看着孩子和行远共同成长,她感慨万千。李杰说,当初选择将孩子送到作为新学校的行远小学读书,她没有丝毫疑虑,而行远的老师们用行动向她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李杰还记得,她曾收到一条班主任老师误发的信息。原来,李杰和班里另一名家长的微信号同名,老师将发给另一位家长的微信发到了她的手机上。“信息里详细记录着另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及老师的建议,和平日发给我的信息一样详细。”李杰说,这条误发的微信让她看到了行远老师们对教育的用心和一视同仁。

曾经的李杰总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无法独立完成,但自从孩子入读行远后,她开始学着慢慢放手。“行远的老师告诉我,要充分信任孩子,他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李杰说,如今儿子能自己在厨房做饭,还会帮忙做家务。行远的老师们不管课内课外,都在关注孩子的成长,随时向家长传授“教育经”,这让李杰的教育观念也悄悄发生改变,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他们不光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

行远小学所在的人和街道,辖13个社区、1个社区筹备组,面积约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余万人,既有大型物业小区,也有转非小区和单体楼。以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为例,该社区有农转非488户、老街旧城安置户140户、购房迁入128户。学校周边的居民多为拆迁户或转非安置居民,流动人口、在外务工家庭较多,人员结构复杂。

“我没有文化,我不懂哦!”“老师,娃儿交给你就行了,我对他没有什么要求。”……行远小学老师黄潇还记得,在18年开学之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够了。但如今,除了孩子们能在优越的校园环境中汲取学习知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通过“家长共进课程”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行远小学为周边居民带来的不仅是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是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行远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已然形成。

一封公开信

学校在质疑声中开学

不过,家长们对行远小学的满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学校建设之初,周边居民对这所新学校充满了质疑和担心。

时间回到2018年6月,行远小学还是一片建设中的工地。轰鸣的混凝土搅拌声,热火朝天干活的工人,卡车路过扬起的漫天灰尘……在工地之外,是每天驻足观望的周边居民。

行远小学地处老旧房屋改造区域,周边居民对能拥有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充满期待,但同时也有对新学校的质疑声。

“学校能如期开学吗?”

“教室内部装修环保能过关吗?”

……

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家长们陷入焦灼。和其他家长一样,成海蓉当时也十分忐忑,眼看孩子就要适龄入学,但家门口的学校还没修好,她有些着急。“面对新学校,没有家长心里是不打鼓的。”成海蓉说,那段时间,家长群里充满了“低气压”。

针对家长们的质疑和担忧,有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督促工程进度,在主体工程已完工,满足200多名新生按期入学的情况下,做出了“家长若担心,可以回原片区就读”“学校交付使用后,将邀请专业检测机构、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进行环保检测,不合格绝不投入使用”等承诺。然而,这一系列举措并未打消部分家长的顾虑,个别家长甚至过激反应,干扰学校正常办学。

2018年6月19日,天刚亮,行远小学的家长群里突然弹出一条新消息,这是行远小学校长邹贤莲给所有家长的一封公开信。针对家长们的质疑、误解和诉求,公开信一一回复,还将建校历程、办学理念、解决措施以及学校心声一一陈述。这封长长的公开信是邹贤莲彻夜未眠写下的。

(给家长的公开信部分内容截图)

“公开信让我很感动,我看到了行远小学要办好教育、办好学校的魄力和决心。”成海蓉说,学校处理事务坚持公开、透明、民主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群里的质疑声也逐渐平息。

2018年8月31日,行远小学正式开学报到。现代时尚的教学楼、花红树绿的校园环境、充满智慧元素的教室……学校按照约定如期交出了一个崭新的校园。

“我们的娃要在这么好的环境读书,真不错啊!”看着眼前的行远小学,曾经心里打鼓的家长们放下了质疑,取而代之的是满心期待。

从三年前对学校的忐忑担心,到现在100个放心满意,家长们为选择行远而感到幸运。如今,他们都期待着行远小学能办初中,这样孩子就能继续在这里上学。“我的孩子上了一所我小时候梦想中的好学校”成了行远小学家长们的共识。

一节融合课

“三点半课堂”减轻家长负担

在行远小学,每天三点半放学后,孩子们都没有回家。去操场踢足球挥洒汗水,或是去线上+线下融合课堂和机器人趣味互动,“三点半课堂”承包了孩子们的课后时光。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冉雨琳 摄)

记者了解到,自建校起,行远小学就开始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目前已形成1门作业辅导、N类学科活动、1门主题课程的“1 N 1”课后延时服务常态实施路径,“一站式”减轻家长负担,大大缓解义务教育“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记者走访发现,在行远小学周围几公里范围内,几乎没有校外培训班,这也印证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高质量。

课后延时服务绝对不仅是学科补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创新思维。这也成为了两江新区各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共识。以行远小学为例,该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升级课后延时服务,自主研发了各类主题融合课程。

“妈妈是我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亲爱的祖国是大家的妈妈。”在行远小学校园一角的党史学习教育空间,这首由二年级学生独立完成的《祖国妈妈》,言语稚嫩却打动人心。这些作品都源自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融合课,学校将党史教育、爱国教育等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让德育教育不流于形式。

(周舒曼 摄)

行远小学的“三点半课堂”是两江新区课后延时服务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以来,两江新区深入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率先启动课后服务改革,经过扩大试点、全面推广、优化提升,将为民服务解难题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在全区公办中小学推行免费课后延时服务。数据显示,目前两江新区课后延时服务惠及学生6万人,社会满意度达98%。

(冉雨琳 摄)

解决“三点半”难题的同时,两江新区将减负与提质相结合。目前,全区共有1000多个校园社团,其中包括宪法卫士、护河行动、垃圾分类等社会实践类社团。两江新区通过统筹校内外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延时服务,不仅减轻家庭教育经济负担和教育焦虑,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皮涛表示,下一步,两江新区将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教育担当,夯实教育保障,持续完善课后延时服务管理机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稳妥有序优质地推进新区课后延时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回应家长的呼唤、满足学生的期盼,打造越来越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同时,新区还将建立全区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库,推动国民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公平发展。

(记者 周舒曼 未注明图片由学校供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点推荐
科普微平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