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邪教工作 >  科普微平台 >  科普资源 >  正文

在渝院士风采之--地质学家袁道先

转载 科普中国 2020-06-05 作者: 审核专家:

袁道先,男,1933年8月24日生,浙江诸暨人。1944~1946年间就读于重庆青木关中央大学附中。195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南京矿专。1958年后,先后历任山东、云南、广西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和重庆南江水文地质大队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和原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道先几十年来,为我国的水电建设、铁路工程地质工作和农田水利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奋斗在科技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的第一线。50年代袁道先承接了拉萨第一座水电站勘察、设计到施工建成的全部地质工作,还查勘了雅鲁藏布江和贵州至重庆乌江沿线的水能资源,从乌江上游步行查勘到涪陵,以及黄河三门峡坝址的勘探工作。60年代至70年代袁道先在成昆铁路金沙江以南200公里的线路上,勘察调查了几百个工点,查清地质隐患,保证了成昆铁路顺利建成通车。他参加过大量的中小型水库的工程地质工作和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获得了卓越的成绩。

90年代袁道先受国家委派,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分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9项目“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1990-1994),IGCP379项目“岩溶作用与碳循环”(1995-1999)和IGCP448项目“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当选为国际工作组主席。他先后出访过27个国家,对各国的地质现象作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带回大量岩石标本和原始数据作进一步研究,获得许多重要发现。

袁道先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把科学研究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善于同国内外学者合作,在地质学的众多领域中作出了多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主要有:

(1)水文地质方面:根据多年的研究撰写了《论岩溶水的不均匀性》论文,并在国内外发表;出版了《岩溶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工作方法》专著。他起草了《岩溶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已由原国家地质总局颁发试行,为岩溶地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因地制宜抓住关键的问题,保证水文地质普查勘察工作的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2)环境地质方面:把环境科学、地质学和岩溶学相结合,提出了岩溶环境学的理论,阐明了其特点、类型以及岩溶地区各种特有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防治对策。他与蔡桂鸿合作发表了专著“岩溶环境学”,多次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讲演和讲学。

(3)地球化学方面:对岩溶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作了规定,认为它是岩溶学的基础理论之一。1995年至1999年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GCP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项目,研究全球岩溶作用、温室气体源汇和古环境变化问题,把岩溶学引入全球变化领域。

(4)岩溶学方面:通过全国11个点及日本1个点的溶蚀速度定位测试,建立了岩溶发育与气候、地质条件的定量关系。撰写了《论峰林地形》的论文,对热带岩溶地貌的峰林、峰丛两个亚类的分布规律和各自的发育条件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受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委托,组织我国岩溶学术界进行了统一岩溶学术名词的工作,对国内外岩溶学方面近20年来的新认识、新发现作了系统概括,主编并出版了《岩溶学词典》,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国家标准《岩溶地质名词术语》,已由国家标准局颁发执行。他还主编并出版了《全球岩溶对比》(1998年英文版,荷兰VSP出版),和《中国岩溶学》(1991年英文版,1993年中文版),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全球和中国岩溶,并从全球角度阐明了中国岩溶的特色及其发育的地球化学机理。后者获原地矿部科技一等奖。

由于袁道先的突出贡献,他多次获得国家各类奖励:1955年团中央授予他“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70年代地矿部颁发的一比二十万水文地质普查奖(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地质局找水奖;1997年中国科协授予他“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1996年8月7日,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有来自40个国家的1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颁奖仪式,授予他主席奖(该协会每年只授予一位国际知名学者的最高奖)。袁道先几十年来取得的学术成就受到国际同行赞扬,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点推荐
科普微平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