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持续上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已上升至29.4%,而大部分儿童期肥胖可延续至成年。
肥胖与多种并发症相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问题之一,肥胖不仅影响体型外观,更重要的是会引发全身多系统脏器疾病,严重危害健康。而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肥胖问题更不容忽视!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肥胖?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衡量:
1.体重指数(BMI)
年龄≥2岁的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
BMI=体重(kg)/身高²(m²),与体脂相关且相对不受身高的影响。
2.体成分测量
体脂肪含量即人体内脂肪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是比较直观地判断肥胖的指标,但缺乏统一标准。常用的体成分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空气置换体积描记法、总体生物电阻抗分析、总体水分标记以及磁共振成像等。
3.腰围和腰围身高比测量
腰围和腰围身高比(WHtR)是判定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6~15岁男童WHtR>0.48,6~9岁女童WHtR>0.48,10~15岁女性WHtR>0.46,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1.影响长高
骨龄的变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2.青春期提早发育
目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女孩子发育提前年龄更明显,这与肥胖关系密切。
3.增加患病风险
中重度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
4.出现心理问题
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肥胖的孩子表现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图源:Pixabay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
1.家庭氛围很重要
首先要争取所有家庭成员的支持,尤其是家中做饭以及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的长辈,有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软会成为孩子减肥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家长做好榜样,需要提高自己的意识,烹饪准备合理饮食和各自多参与运动,做出好的表率。
2.喝白开水,少喝甜饮料
肥胖的孩子往往爱喝含糖饮料,可乐、酸奶饮品等含糖饮料往往富含高热量,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因此,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是帮助孩子减肥的重要途径。此外,纯牛奶不能替代白开水,也应适量摄入。
3.均衡膳食,规律就餐
肥胖患儿大多饮食不均衡,偏好荤菜、主食类食物或者零食等,蔬菜摄入不充分。因此,家长应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养成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做身高、体重等相关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4.减少久坐,多运动
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较大,每日坐在书桌前的时间过长,而久坐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心肺功能下降等后果。推荐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应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活动,以全身有氧活动为主,其中每周至少3天高强度身体活动。
预防肥胖需要全家人的合作和努力,建立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及生活方式及时纠正肥胖问题,并不断监督调整。希望通过我们科学的预防,让祖国“花朵”都能远离“婴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