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邪教工作 >  科普微平台 >  科普资源 >  正文

有颜无价 “水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转载 科技日报 2019-10-21 作者: 审核专家:
有颜无价;水中;大熊猫
桂林理工大学校园内发现的桃花水母受访者供图

  最近,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污水处理站内出现了一种罕见生物。经过鉴定,它是桃花水母,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出现时间比恐龙还早。

  桃花水母兼具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杰介绍,桃花水母是在该校雁山校区污水处理站湖泊水处理系统中的深度处理池中被发现的。该处理系统利用陶瓷微滤工艺,对校区内湖泊水进行水质改善提升。

  今年9月,该物种在连续三年都在同一地点同一时段出现后,经过上海一家公司的基因测序,被鉴定为桃花水母。

  这种水母呈白色、粉色或稍带蓝绿色的透明伞状,直径约15—25毫米,触角约20毫米长,伞状周围有螺纹串状的触手围绕其圆边(环形缘),是仅有的一种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借出芽方式产生水母体。

  桃花水母多产于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淡水中,对水环境的要求极高,适宜其生存的水域必须洁净、无毒无害,且呈弱酸性。桃花水母是肉食性动物,食物类群主要以0.2—2.0纳米的浮游动物为主,包括原生动物、扁虫、线虫、环节动物、桡足类及鱼苗等。

  桃花水母是濒临灭绝的珍稀水生物种之一,因而又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作为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张文杰表示,作为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关键物种,桃花水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由于其形态优美且数目稀少,桃花水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最早关于桃花水母的历史资料均来自于中国的古典文献,这表明这一物种极有可能最早起始于中国。”张文杰指出,这一珍贵物种一旦灭绝,不仅是中国物种多样性的损失,也是中国古代记载的“桃花鱼”这一文化资源的永久丧失。

  对保护桃花水母的呼吁,已引起国内学术界及各方面的关注,专家们已开始研究拯救桃花水母的具体措施努力挽救这一极危物种。

  生活在温暖水域,多在夏秋季节现身

  全世界100多年来只发现11种桃花水母。在中国虽然分布广、种类多,但由于桃花水母生存的水体水质被污染,自然环境遭破坏,生态失去平衡,全国能采到桃花水母的地方也不过二三处。

  分布在我国的9种桃花水母中,宜昌桃花水母、信阳桃花水母和短手桃花水母已被列入国家濒危动物红色名录最高级——极危物种,杭州桃花水母、乐山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和楚雄桃花水母等5种被列入濒危物种。

  桃花水母常出现在温暖的水域中,以每年6—10月的夏秋季节出现最多。这是因为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食物使其大量繁殖,它们的数量往往在7—9月达到高峰,而到了10月底或11月初后,桃花水母群体数量迅速下降,此后便销声匿迹。桃花水母对日光有正向反应,喜弱光,有一定的趋光性,早、晚间分布在水的上层或表层,中午光照强、水温高时则多分布于水的中下层。故在晴朗无风的早晨和傍晚时更易采到。

  张文杰表示,桃花水母的生存条件较为苛刻,因此,在满足水温和pH值等硬性条件的前提下,还要减少对它们生活的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保证自然水体的水质。此外,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改造自然水体的结构,如围湖造田、建设水坝和河流改道等都会影响桃花水母的生态环境。

  自从发现桃花水母,张文杰团队便开始收集水质方面的数据,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并试图用大数据来解释桃花水母与水质之间的关系。

  张文杰介绍,目前正在对桃花水母的生存水体水质进行监控,其基因组成和物种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在长期的历史演替过程中,人类是如何与桃花水母和平共处的?直至近代,桃花水母从消失到再次出现,是如何演绎其自身的基因密码的?桃花水母的遗传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课题组接下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张文杰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点推荐
科普微平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