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邪教工作 >  科普微平台 >  科普资源 >  正文

【热点解读】近视手术安全吗

转载 2021-09-17 作者: 审核专家: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眼镜族”呈现低龄化趋势。2020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我国首部眼健康白皮书《中国眼健康白皮书》,其中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近视总体发生率超90%。因此,每年高考季后,许多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去做“近视手术”。那么,近视手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否安全?人人都可以做吗?做近视手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近视手术,近视手术安全吗,做近视手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近视手术的原理
  按照近视手术实施的部位,近视手术可以分为两类:眼内手术和角膜手术。
  眼内手术,即眼内屈光手术(ICL),主要针对高度近视患者。这种方法是在眼内植入矫正镜片。这种手术方式是可逆的,也就是说,眼内的矫正镜片可以取出或进行更换。但需要注意的是,眼内手术一般适用于度数超过1000度,或角膜厚度薄、角膜曲率异常的患者。因为眼内手术虽然可逆,但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的检查很复杂,术后要求必须长期随诊,通常需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因此,近视度数低于1000度、角膜条件允许的患者选择角膜手术更合适。
  角膜手术,即角膜屈光手术,受众较广。这种手术在眼球表面进行,也就是在角膜上,运用激光能量消融或切割角膜,根据需要矫正的近视度数,切削掉或取出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角膜手术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近视手术,包括半飞秒、全飞秒等。所谓“半飞秒”激光手术,就是由飞秒激光设备制作掀开式角膜瓣,再用准分子激光以“消融”的方式进行角膜切削。而“全飞秒”激光手术,则无需制作角膜瓣,而是通过两次启动飞秒激光扫描制作微透镜,并在角膜上方切出一个2-4毫米的浅层小切口,取出切削后的微透镜,从而达到改变角膜屈光度矫正视力的目的。需要注意,“全飞秒”虽然恢复较快也较安全,但不适合角膜过薄的患者。
近视手术,近视手术的原理,“半飞秒”激光手术
“半飞秒”激光手术
“半飞秒”激光手术
“全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手术的技术相对成熟,但任何治疗手段都不可说是绝对安全,近视矫正手术同样存在风险。目前,患者对近视手术的顾虑主要有两点:
  第一,术后是否会发生眼部的病变。目前,临床上推广的矫正手术是眼表手术,不影响眼内结构,因此不会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眼底病变。但为避免意外,眼部有疾病的患者不建议做近视手术。
  第二,术后是否会发生反弹。与个人的用眼习惯有关,手术后患者如果继续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仍存在再次近视的可能。不过医生表示,即使视力回退,也基本不会退回到术前的近视水平。
  总而言之,近视手术的安全性跟术前检查评估以及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密切相关,患者做手术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如果患者决定做近视摘镜手术,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医生,千万不要贪图便宜。
近视手术有风险吗
  哪些人能做近视手术?
  为了保证近视手术的安全性,患者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患者年满18岁。一般而言,未满18岁的青少年,眼球和角膜都还未发育完全,屈光度不够稳定,而大部分人成年后眼球发育和近视度数变化较小。所以成年后进行手术要更安全。
  第二,患者的近视度数稳定。现在市场上的近视手术主要是角膜激光类手术,由于是在角膜组织上进行手术,需要患者的角膜厚度能承受近视的矫正量。如果患者近视度数过高,或角膜过薄,那他的角膜不能承受近视的矫正量,手术的危险性将加大。
  第三,患者眼部无疾病。对于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手术中容易出现感染,术后易出现不适症状,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角膜溃疡等。
近视手术,哪些人能做近视手术
  近视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近视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患者自身息息相关。患者在近视手术前后的准备和护理对手术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严格的检查。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比如角膜厚度是否足够,是否有角膜炎、干眼症,是否存在潜在眼病如青光眼、眼底病等。
  近视手术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术前一周患者尽量不要眼部化妆;平时佩戴软性隐形眼镜的患者,术前需脱镜两周以上;平时佩戴硬性隐形眼镜的患者,术前需脱镜一个月以上;平时佩戴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的患者,术前要停戴三个月以上。
  其次,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护理。近视手术后的三天,患者在进行个人卫生清洁时,应注意避免不洁净的水进入眼睛,避免化学成分如洗面奶、洗发水等对眼睛的刺激,降低术后的感染风险。其次,患者应注意不要使劲挤眼和用力揉眼,因为对于有角膜瓣的术式,可能发生角膜瓣的移位。一般建议术后一周左右,患者尽量减少接触电子屏幕。之后,患者也应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如果患者在近视手术后,不注意保护眼睛,疯狂玩游戏、看电视,仍然会有复发的风险,过度用眼引发眼疲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眼底出血、眼压升高等症状。
  作者:和卓琳
  文字审核:柏双玲
  科学性审核: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刘东宝
  参考来源:人民网、新华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点推荐
科普微平台
more>>